跟骨骨折小切口
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常见,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%占全身骨折的2%,约75%为关节内骨折。经常作为多发骨折的一部分,常常合并脊柱及下肢近端的骨折。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,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,故治疗困难,且后遗症多,预后较差。大多是由距骨在跟骨上的直接垂直暴力造成的,少部分可能由于扭转力造成。最常见的原因是高处坠落,低能量损伤导致无或轻微移位的骨折,高能量损伤导致粉碎性或关节内骨折。
临床表现
1.外伤后足跟疼痛,不能站立、行走。
2.局部肿胀、压痛、畸形或摸到骨擦音。
跟骨骨折分型
跟骨骨折可分为关节外骨折和关节内骨折。其中关节内骨折的CT分型有多种方法,最常用的是Sanders分型,其分型以冠状面及矢状面CT扫描为基础,分为4型。方法为选择后距下关节的最大面,用A、B两线由外向内将距骨面3等分,则跟骨被对应的A、B两线分为3部分,即内侧柱、中柱和外侧柱,C线对应距骨面内侧缘,A线对应外侧缘。
Ⅰ型:为所有无位移的关节内骨折,而不管有多少条骨折线。此型不许手术治疗。
Ⅱ型:出现位移的关节内骨折,并根据相应原发骨折线的位置分为A、B、C三个亚型。
Ⅲ型:后关节面出现2根骨折线,并根据其部位分AB、BC以及AC三个亚型,各亚型均有一中央凹陷骨折段。
Ⅳ型:包括那些严重的粉碎性骨折,后关节面出现4个骨折块。
SandersⅡ型、SandersⅢ型及SandersⅣ型常需采取外科手术复位治疗,对严重的凹陷性骨折区必要时还需做植骨术辅助治疗。
常见手术方式:
1、跟骨骨折经皮内固定术
2、跟骨骨折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
3、跟骨骨折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
经跗骨窦入路较常规L形切口入路的优势:
1、手术时机不受软组织肿胀的影响。
2、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L形切口入路短,缩短住院周期。
3、切口并发症少,减少创口皮瓣坏死率,有利于更早开展功能锻炼。
4、术中骨膜剥离少,出血少,对骨折块血运影响小。
5、有效地降低软组织并发症,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更快。适用于SandersII型及部分简单的SandersIII型骨折。特别是Ⅱa、Ⅱb、Ⅲab型。
微创案例分享
案例一:邵某,47岁,左侧跟骨骨折SandersⅡa型
术前
切片口
术中
术后
案例二:师某,44岁,双侧跟骨骨折SandersⅡb型
双脚术前
术中切口
术后切口
双脚术后
案例三:李某,52岁,双跟骨骨折SandersIIb型
双脚术前
术中切口
双脚术后
微创入路 VS L型切口
选择跗骨窦入路→
对患者而言,更小的创伤,更短的住院时间。
对医院而言,有效降低平均住院日,减少院内感染,降低抗生素使用等。